董事長張衛元參加武漢市創新發展座談會
閱讀次數:1255 發布時間:2022年02月10日
2月9日,湖北省委常委、武漢市委書記郭元強主持召開創新發展座談會。座談會上,陳煥春、廖小飛、朱自芳、魏永新、張衛元、李錫玲等在漢中國工程院院士及科研機構、科技企業、創投企業負責人分別發言,圍繞創新平臺建設、科技成果轉化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等提出意見和建議。
回盛生物董事長張衛元介紹了回盛生物的發展歷程,從高校同企業深度合作、高層次人才進企業、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和成果轉化等四個方面作了主題發言。
張衛元指出,在高校同企業深度合作問題上,回盛與華中農業大學成立“華中農業大學-回盛研究院”,推出了“五年億元支持計劃”,進行了一些探索與嘗試。但高校專家、教授參與校企合作中的在職人員“松綁”、成果歸屬模糊、學術價值認定不夠等問題依然存在。在高層次人才進企業問題上,高層次人才進企業難、為民營企業做貢獻的身份認知難、參與民營企業發展的社會參與和激勵難等問題較為突出,建議能夠出臺支持高層次人才進民企的激勵政策,建立民企、國企、高校甚至政府間人才流動的良性機制,系統梳理各級政府“激勵政策”的落實情況。在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的問題上,張衛元談到,國家鼓勵建設獨立法人的研發機構,建議地方政府將國家政策具體化,積極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的建設。他提出,一家企業是否為高新技術企業,重點應看成果的多少,看對創新的投入多少,看新技術的產業化貢獻。成立獨立法人的研發機構,應不構成對現有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影響。對于成果轉化問題,張衛元表示,政府層面要重視對風投資本的引導和鼓勵,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;要建立對人在成果轉化階段的學術價值和貢獻考量機制,把產業化人才和基礎研究人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看待;企業和政府都應該建立差異化的成果評價機制,對不同成色、不同層次、不同研發階段的成果要有不同的對策促進成果快速轉化,促進社會發展。
湖北省委常委、武漢市委書記郭元強認真傾聽,與大家深入交流。
郭元強在講話中強調,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論述,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,堅持人才引領發展、創新驅動發展,把創新擺在事關全局的核心位置,系統推進、協同發力,切實把武漢科教人才優勢加快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。
郭元強指出,科教資源富集是武漢最核心的優勢。要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和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總體定位,堅持“四個面向”,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,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,加快把科技創新“關鍵變量”轉化為高質量發展“最大增量”。要清醒認識武漢創新發展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,以坐不住、等不及、慢不得的緊迫感,拿出務實管用措施,切實把武漢科教人才優勢加快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,進一步鞏固拓展疫后重振決定性成果,推動高質量發展,奮力打造新時代英雄城市。
郭元強強調,創新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,各環節各方面都要找準定位、明確職責、協同發力,形成各展所長、高效協同的創新工作新局面。要更好發揮政府在創新中的作用,加強規劃引領、資源整合、平臺搭建,做好服務成果轉化等工作,營造濃厚創新創業氛圍,推動形成全社會崇尚創新、積極投身創新的生動局面。要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,推動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,支持行業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,帶動更多中小企業投身創新,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創新力。要更好發揮在漢高校、科研院所創新策源功能,支持高校“雙一流”建設,推動高校、科研院所多出成果、多出人才,聚焦武漢重點產業發展加強技術攻關,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漢轉化,為武漢創新發展、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
市委副書記、市長程用文,市領導王永輝、劉子清、陳勁超、劉潔、曾晟、陳紅輝、黨蓁參加座談會。
新華星二維碼